本裝置雖發想自十七世紀古地圖「坤輿全圖」,然而以現代人慣用的智慧行動裝置出發,讓使用者可以隨時參與互動,並設計擴增實境應用於古地圖上。首先將坤輿全圖的內容,包含陸地、海洋、山脈、河川以及22隻動物3D模型化,結合運用GOOGLE最新發展的TANGO擴增實境技術軟體開發套件,讓使用者透過手機上,看到重現的坤輿全圖3D動態AR互動內容。TANGO的核心技術為區域學習(AREA LEARNING)、深度感測(DEPTH SENSING)及動態追縱(MOTION TRACKING),結合這三項科技,就能讓手機學習、記憶、畫出周邊區域的圖、偵測距離地面有遠,在三維度空間移動同時也能掌握物體所在位置,對於結合虛擬世界及真實世界的智慧應用具有相當潛力,因,此未來TANGO也可能運用在機器人及穿戴裝置上,在不同空間共享資訊。
TANGO技術雖以擴增實境為基礎,卻不必倚賴GPS或可能影響展件美觀的TRACKER,而是藉由對周圍環境和區域的3D空間感測,進行位置的定位和追蹤。因此,本裝置設置了一個實體的地球模型,作為TANGO空間感測的依據,球體表面再覆蓋高解析度輸出的坤輿全圖,使用者手持行動裝置圍繞地球遊走,可以從行動裝置上看到地球上不同陸塊的動物、互動內容和知識。
在理解TANGO的潛力之後,本裝置透過TANGO技術,不但將古地圖轉化為球體,也運用GOOGLE最新技術運用於古代地圖上,古典結合新科技的應用範例。
當行動裝置感測到空間中的實體地球,螢幕上的實體地球會變成3D的坤輿地球,我們也將坤輿全圖的文本《坤輿圖說》置於手機內,在使用者看見3D動物形象時也能點選說明以了解相關資訊,讓使用者沈浸在AR的世界裡也能同時得到相關地理知識,認識十七世紀的人們對地球的理解,是一知性而趣味的AR裝置,使用者以行動裝置觀賞球體坤輿全圖的過程中,可以觸控有興趣的區塊,出現動態的說明。惟《坤輿圖說》為文言文論述,為避免現代人讀起來乏味,在作品風格上採用較年輕世代的設計新趨勢,以LOW POLY ART低網格面藝術,以吸引年輕族群對本展件的體驗興趣。
清南懷仁「坤輿全圖」是國立故宮博物院十分珍貴的地輿史料,縱觀全世界在十七世紀也少有如「坤輿全圖」繪畫東西兩半球的地圖工程,這在當時是個相當了不起的地理工程結晶,南懷仁在皇命的驅使下製作本圖,但從西方世界帶來的地理人文的學理,也讓他必須在現實與真理中進行取捨,南懷仁將世界最新的地理人文帶給清廷,讓康熙帝藉由地圖和圖說就得以掌握世界的脈動,是這件史料極其重要的意義。
本次作品的創新源起就是著眼於「坤輿全圖」之於康熙帝的存在關係,他是康熙帝觀看理解世界的一個最新科技,爰此,故宮特別使用具有深度偵測技術的行動裝置,先將「坤輿全圖」及「坤輿圖說」的內容製作成3D虛擬動畫世界,將當時的風土民情與世界觀製作成擴增實境教具,讓民眾或小朋友可以透過裝置充分的了解十七世紀下的世界觀。
第51屆美國休士頓獨立製片與國際影片影展「互動/兒童」類白金獎